协议年薪、直聘副高或中级职称、10-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福建省自2012年启动引进生政策,并于2017年启动福建省医疗卫生类引进生工作,面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伸出橄榄枝。国内首屈一指的引进生政策,成功吸引众多优秀学子赴闽干事创业,协和医学院正是其中一所。
每年一次的福建专场宣讲会,校领导赴闽欢送毕业生……近年来,我校与福建省在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学校采取各项实打实的举措,大力支持优秀学子加入福建省引进生队伍,这也成为协和学子一个新的就业选择。据统计,2019-2023年,共有47位协和毕业生成为福建引进生,其中2023年就有13 位,去往八闽大地挥洒青春汗水,追逐人生航向。
或为建设家乡,或为潜心事业,或为奔赴爱情,47名协和学子经过对人生和事业的细致考量,做出了自己的职业选择——成为一名福建省引进生,投身福建省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身为福建人希望反哺家乡,福建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意向单位在某些专业领域的综合实力,这些是吸引协和学子来到福建的主要原因。
2023届血液病医院博士生郑昭烽带着“全村的希望”回到了家乡的福建协和医院,她在回来之前与福建协和科室主任交流得知,福建协和血液科正在广纳人才,大力发展科研。她回到福建协和医院,是希望在以往两院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科研的深度合作,把福建协和血液学的科研能力带上新台阶。
“作为临床型博士,我在协和接受了正统的临床训练。而我就职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在科研上面特别是基础科研是非常强的。希望把医院的基础科研与我所擅长的临床科研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并用自己的这份力量,为团队做些事情。”2020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型博士研究生林倩倩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路径有着清晰的设计。
在来到福建的引进生中,还有两对特殊的存在,俞亮与张静、王国昌与臧洁两对情侣携手来到了福建工作,成为校友口中“爱情与事业双丰收的人生赢家”。
姚建红书记为联络站揭牌
协和人是熏出来的。虽然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今日的校友,但是协和印记深深刻在了每个人的骨子里。在闽的协和校友,常常为身为协和人而自豪,在他们看来,协和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引领整个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
“福建当地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能让我在这里立住脚的就靠两点,在协和习得的临床诊疗思维以及临床手术技巧和技能”,2020届肿瘤医院临床型博士俞亮有感而发,“我们顶着名校光环来到福建,名校的光环也让我们有着更强的内在驱动力,驱动我们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2022届肿瘤医院学术型博士杨振荣,是走出福建又学成归来的典型代表,虽回到福建不久,但已经成为团队的科研骨干,一边致力于将协和的科研思维与当地技术结合,一边参加规培,“恶补”临床技能。他用“质的变化”来形容在协和求学的收获。“我在程书钧院士的实验室待了四年多时间,导师是张开泰教授。跟在导师身边的四年读书时间,让我的科研理念、科研品位、科研理想跨过了懵懂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
“尊科学济人道”的协和精神为每一位校友打上了烙印,也激励他们去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致力成为真正的领军人才,服务于临床和科研,造福于福建人民和国家。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郑林雄对协和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协和毕业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感染、带动了医院员工,协和精神也在医院生根发芽。
姚建红书记一行与我校2023届引进生合影
8月21日,姚建红书记带队参加福建省引进青年人才欢迎会,作为“娘家人”亲手将2023届福建引进生交到了福建省委组织部手中。
在闽期间,姚建红书记一行为福建校友联络站揭幕,与福建校友热烈交谈,并反复叮嘱引进生牢记四点嘱托。一是把标签变为标志。引进生是一个标签,重要的是不拘泥于标签的定义,在岗位上实干实为,真正做出优异成绩,使引进生成为一种优秀的标志。二是把领先变为领军。作为30岁左右的年轻副主任、副研究员,在职称和仕途上已经领先于很多人,但要理性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所肩负的责任,不断努力精进,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为人民服务,带领团队、带领学科在福建乃至全国发挥领军作用。三是把先发变为先进。引进生具有先发优势,要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团队整体的先进,发挥团队、领域内的先进带头作用。四是把品牌变为品质。引进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头顶名校的品牌光环,要将文凭品牌变为一流的事业品质。真正了解、解决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面临的问题,用行动和成效报效党和国家、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厚爱。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做好与福建省的人才合作,推动校友间合作交流,共同致力于福建卫生健康事业和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福建引进生代表座谈